舟山打造无人机防御标杆工程 筑牢石化基地立体安防网
在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上空,一套融合技术、人才、机制创新的无人机防御体系正高效运转——舟山通过“三网融合”战略,构建起覆盖78.5平方公里的低空安全屏障,为能源重镇筑牢“科技护城河”。
一、创新协同机制,攻克行业技术瓶颈
● 四方联动破难题:成立全国首个石化行业无人机反制工作室,整合政府、警方、企业、高校资源,重点攻关“鱼山防御平台”算力升级与数据融合
● 专利技术强内核:联合省无人机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“智飞蓝匣”飞行管控终端,独创“侦-扰-控”三联战法,斩获2项国家专利
● 实战成果获推广:防御体系入选“全省警务航空实战案例”,破解行业普遍存在的响应延迟、误报率高等痛点
二、锻造精锐队伍,构建全域响应力量
● 专业人才梯队化:组建“鱼鹰”警航特勤队,通过特招+定向培养模式,储备专业飞手27名、软硬件反制专家15名
● 装备配置战术化:配发便携式相控阵雷达、智能反制枪及察打一体无人机,实现“单兵-车载-固定站”三级装备覆盖
● 演训机制常态化:联合驻地部队、石化企业开展红蓝对抗演练,重点区域飞手入驻率、应急响应率达双100%
三、数字赋能防御,织密智能防护天网
● 全时域监测网络:基地全域划设无人机禁飞区,部署TDOA时差定位系统,实现360°无死角监控
● 智能处置三闭环:
▶ 远程预警:15公里外识别无人机型号及飞行意图
▶ 敌我识别:0.5秒内区分巡检无人机与入侵目标
▶ 精准打击:1公里海域防控圈全时响应处置
● 防御效能可视化:系统累计处置异常飞行事件127起,重点设施防护半径扩展至周边3公里海域